一、背景依據
習近平總書記在推進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明確提出,加快構建“系統完備、安全可靠,集約高效、綠色智能,循環通暢、調控有序”的國家水網,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上強調,加快構建國家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推進重點水源、灌區、蓄滯洪區建設和現代化改造;《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實施國家水網等重大工程,國家骨干水網、省級水網、市級水網和縣級水網共同構成國家水網,各層級水網之間相互聯系、協同融合,共同承擔保障水安全的作用。水利部相繼出臺《關于實施國家水網重大工程的指導意見》《關于加快推進省級水網建設的指導意見》。福建省水利廳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市級水網建設的通知》(閩水函〔2023〕64號),要求各地市進一步完善各層級水網建設規劃體系。
為此,我們在《福建省水網建設規劃》布局的基礎上,結合龍巖實際,研究出臺《龍巖市水網建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旨在統籌解決全市水資源、水災害、水生態、水管理問題,建設更加系統、更加安全、更加可靠、更高質量的水利基礎設施網絡,進一步推動閩西革命老區水利事業高質量發展。
二、主要特點
龍巖,通稱閩西。地處中國福建省西部,閩粵贛三省交界,是全國著名的紅色圣地、生態福地、客家祖地、創業寶地,區位優勢突出。龍巖山丘多平原少,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境內江河密布、河流縱橫、城水相依,主要包括汀江水系、九龍江水系、閩江水系。水資源總量豐富,但時空分布不均。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市情水情,決定了水利建設在龍巖社會經濟發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兑巹潯返膶嵤?,能夠為龍巖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水利支撐和保障,對全國革命老區加快發展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和標志性意義。
三、主要內容
(一)空間均衡,打造立體多源的水資源配置網
在節水優先、以水定需、優水優用、保障生態的前提下,統籌河道內外的用水要求、統籌各類水源的供水能力、統籌各類用戶的用水需求,實現水資源的合理配置。以提高龍巖市水資源統籌調配能力、供水保障能力、戰略儲備能力為目標,通過水資源的合理配置與高效利用,完善供水安全保障工程建設,加強水資源戰略儲備能力建設,謀劃一批大中型蓄水工程,實現以單一水源供水模式轉變為多水源聯合供水格局,加強供水安全風險應對,逐步建成豐枯調劑、聯合調配的龍巖市水資源配置和城鄉供水安全保障體系、灌溉供水安全保障體系,空間上形成區域水資源均衡配置的工程調節網,提高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加強應急保障能力建設,推進應急備用戰略水源地配套設施建設,形成完善的供水應急調度機制。
(二)系統治理,完善防洪排澇安全體系
以提升龍巖市防洪減災能力為總體目標,按照“上蓄、中疏、下排”的基本思路,創新洪澇水治理理念,持續優化防洪與排澇格局,完善城市防洪排澇體系。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全面提升防洪排澇標準,推進五江一溪、中小河流綜合整治,加強山洪災害防治,持續提高防洪保安水平;秉持生態化理念,推進水系綜合整治,通過清淤疏浚、河塘整治等措施,優化澇水蓄滯格局,暢通澇水出路,構建功能系統健全的排澇工程體系;建設標準較高、設施完備、保護生態、智能高效的洪澇綜合防治體系和配套完善的非工程措施體系,強化洪水預警和風險管理,不斷增強洪澇水科學調度與社會化管理能力,逐步提高調控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打造與城市發展相適應的“防的固、蓄的住、排的出”的體系完備、標準適宜、安全可靠、協調配套的現代防洪減災體系,保障龍巖城鄉防洪排澇安全,有效降低洪澇災害損失,保障經濟社會發展。
(三)保護修復,加強水生態保護體系
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從生態整體性和流域系統性出發,按照山水林田湖草實施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要求,以提升水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為核心,強化水域岸線保護,加強河湖生態保護治理,推進水源涵養與水土保持建設,開展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強化水環境保護治理,加快復蘇河湖生態環境,維護河湖健康生命,為建設美麗福建、推進生態文明治理現代化提供龍巖模式。
(四)智慧賦能,推動革命老區水利行業能力發展
包括水利信息化基礎設施、數字孿生平臺、智慧水利應用體系、網絡安全體系四部分建設內容。補充、整合、完善現有監測感知系統,增強感知新技術的應用,打造全面互聯的水利通信網,擴展云平臺計算資源、存儲資源、網絡設施,完善視頻會商系統及環境,搭建集約、高效的水利信息化基礎環境;構建數字孿生平臺,包括數據底板、模型平臺、知識平臺,對物理流域全要素和水利治理管理活動全過程進行數字化映射和智慧化模擬,支撐水利智慧化決策;建設以水災害、水資源、水生態為核心,全面覆蓋水利業務的“3+N”智慧應用體系;完善網絡安全技術體系、網絡安全管理體系、網絡安全運營體系,提升網絡安全運行水平。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